人物
时段
朝代
人物库
周长庚晚清 1847 — 1892
周长庚字莘仲侯官人
同治壬戌举人,官彰化教谕
有《周教谕遗诗》。
全台诗
周长庚1847~1892),字辛仲,亦作莘仲又字味禅福建侯官人
清同治元年(1862)举人,选建阳教谕
光绪十年(1884)调署彰化县学,十三年台湾已建省(事在十一年),乃得实授。
爱士弥至,士有为人中伤者,必以争诸长官,无所惮。
喜宾接士大夫,讲经济词章之学,人称「周老师」,南北二部,咸俱知名。
翌年彰民施九缎等以清丈不公,率众围城,称顺天会主,抢盐馆,毁电线,提督朱焕明阵亡,势张甚。
周长庚与邑诸生吴景韩缒城出诣党众,晓谕利害,乃得缓师,适林朝栋援兵至,围遂解。
邑令李嘉棠欲诛胁从者二十四庄,周长庚极力调护,幸得保全。
缘是为蜚语所中,祸且不测,乃弃官内渡,变姓入都,两与会试不中。
十八年(1892),贫困以终。
周长庚因施案为民请命,得罪当道,弃官潜逃,以致落拓终身,彰化人士为此颂德不衰,念念不忘,数度鸠金助其会试,死后助其子娶妇,创下台湾史上罕有的特例,其经过吴德功《施案纪略》附录〈周莘仲广文遭难记〉记述详赡,宜参看。
又林文龙〈光绪年间彰化儒学教谕周长庚事迹考〉,考辨生平事迹详明,亦宜参看。
  周长庚少熟《五经》及《吕东莱博议》,受业其祖父挚友谢章铤枚如)之门。
曾与林纾等招邀福州府文士十九人,结为「福州支社」,合刊《支社诗拾》〖福州,墨巢丛刊,1936年
〗行世。
周长庚诗集今所传系光绪二十一年(1895)刊本(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),由「榕城蒋绍荃镌字」、「男心怙校刊」,唯据书前林纾引文,可知实由李宗秀才出资,举人江伯训校字。
该诗集板口及首页首行作「周莘仲广文遗诗」,封面则由陈宝琛题署「周教谕遗诗」。
全书仅二十九页,其中「引」一页,「传」(题作〈台湾省志彰化名宦传〉)二页,目录四页,正文二十二页,每页双面十八行。
林纾〈引〉评论曰:「古体发源眉山苏轼),伏采潜发,永以神趣,在时彦中,可为卓出。
近体极仿义山李商隐)及国初(清初)宋荔裳宋琬)、王阮亭王士祯)诸老,丽句深采,不伤刻镂,所谓独造之匠耳。
集中作在台湾时纪行揽胜为多,皆足补志乘之缺。
」全书合计五十七题,其中在台所作十八题,系依写作先后顺序排列。
今将在台诗作挑出依原序排列,其馀诗作依原序附后作为「附录」。
另补录蜕萒老人《大屯山房谭荟》所录〈彰邑移东皆山也,携杖探之,归而赋此,即简穆之阁学〉一首,及《支社诗拾》二十三首。
(吴福助撰)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梁成楠
全台诗
梁成楠(?
~?
),字子嘉号钝庵广东三水诸生
少怀才负气,应制科时因得罪有司,离乡出走;遍游长江中下游,曾于吴、楚一带担任幕客。
厌刑名、钱谷之俗,后东渡来台。
居台十馀年(约1885~1895),入巡抚刘铭传幕下,并在中部统领林朝栋军队担任书记,掌理开山抚番之相关文书,深得刘铭传器重。
光绪十二年(1886)负责东势角抚垦事宜,亲自走访各番社,询问民众疾苦,并纳番女为妾,甚得当地住民爱戴。
光绪十三年(1887)安抚万社番民,并有意开发卓一带,置产台湾
乙未(1895)割台,委署彰化县;未几,日军至,携妾从刘永福内渡,在台之家产尽失。
日治后,再度来台,寓居雾峰林家;曾走访鹿港洪繻,以诗唱和,相谈甚欢。
后因在台不得志,郁郁离去,客死于香江。
洪繻寄鹤斋诗话》评云:「钝庵诗法,盖由昌黎入手而上溯杜公,旁及苏、黄也;故健而峭,宗派甚正。」。
近人李渔叔认为梁成楠诗,即境抒思,吐词真切,能摒除浮词伪语,有清明亢爽情致。
兹以连横台湾诗荟》收录梁氏六十八首诗为底本,参照洪繻寄鹤斋诗话》、许铁峰铁峰诗话》、郑鹏云《师友风义录》、赖子清台湾诗醇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等编校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林宝镛清末民国初 1858 — 1925
全台诗
林宝镛1858~1925),字克弘号笙斋
彰化人
光绪十一年(1885)曾从栋军统领林朝栋击败侵台法军;光绪十四年(1888)复从栋军平定彰化施九缎之变,获赏戴蓝翎,以知县补用。
日治时期因任职南投办务署、公学校而定居当地。
其诗、书、画兼擅,所画的白菜猫最为著名,为南投重要的艺术家,惜其诗文画作多散佚。
〖参考林文龙《台湾中部的人文》,台北:常民文化出版,1998年
〗以下作品据《鸟松阁唱和集》、《莱园第三周年诗会稿》、《咏李烈姬诗集》、《鹿江诗会课题》、《寿星集》、《报》、《东宁击钵吟前后集》、《瀛海集》、《小东山存》、《台湾海》辑录编校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陈宗赋清末民国初 1864 — 1928
全台诗
陈宗赋1864~1928),字祚年号篇竹又号叔尧
台北人
二十七岁为台北府生员,后以同知衔翰林院典簿
光绪二十一年(1895)台湾割让,西渡厦门
曾一度回台,复于明治三十四年(1901)福建,受林朝栋之托督办福建樟脑业务。
不久再度回台,于台北设置三复学堂,北台青年多从其学。
晚年受福州东瀛学校之聘,西渡福建,不幸以病卒于福建
遗作经家人搜集,由其侄孙陈华堤于民国五十九年(1970)出版,名为《篇竹遗艺》,2006年龙文出版社据此影印出版。
篇竹遗艺》全书依体裁分卷,分为文、诗、诗钟、联、赋、信、附录等卷。
诗作虽多试帖之作,亦不乏閒咏佳作。
兹以《篇竹遗艺》为底本,并参考《台湾日日新报》、《汉文台湾日日新报》、《寿星集》、《瀛洲诗集》、《东宁击钵吟前集》、《台湾诗录拾遗》、《台海诗珠》等辑录编校。
〖参考林正三《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》,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,2005年4月
〗 (江宝钗撰)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周云阁清末至现当代 1881年12月 — 1961年4月
人物简介
周云阁(1881. 12.-1961.4.),校长古文学家
字冕群号枕流,又自署庸庸
无锡南方泉古溪下(今无锡滨湖区)人。
童年时,负笈邑城秀才荫堂、龚伯威学馆。
年15,就读举人许国凤门下,与钱基博基厚兄弟及徐彦宽、龚笠如等同窗。
复毕业于师范传习所及巡警讲习所。
深通古文诗词歌赋及经义科举文章。
18岁起,课徒自给。
著有《芥轩诗词文稿》3 册行世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